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教育 > 抗战老兵
山河记忆——寻访抗战老兵|101岁叶青志:5发子弹打鬼子 满腔热血铸军魂
发布时间:

2025-09-19

作者:

来源:

平顶山日报

点击量:

0

山河记忆——寻访抗战老兵|101岁叶青志:5发子弹打鬼子 满腔热血铸军魂




9.11)101岁叶青志1.jpg

叶青志百岁生日照

9.11)101岁叶青志2.jpg

叶青志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9.11)101岁叶青志3.jpg

青年时期的叶青志

9.11)101岁叶青志4.jpg

有关单位赠送的荣誉牌匾

9.11)101岁叶青志5.jpg

叶青志和老伴儿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门楼墙壁上挂着“民族脊梁”的牌匾,旁边的镜框内,装着一张张载满时代记忆的珍贵照片。9月1日上午,坐在门楼下的101岁抗战老兵叶青志唱起了自编的歌:“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八年抗战打日本,三年解放闹蒋公……”91岁的老伴儿王水莲坐在一旁听得入神。“听着他唱歌,我心里很高兴!”王水莲笑着说。

随着老两口的共同回忆,一段满腔热血洒疆场的抗战故事徐徐展开。

5发子弹打鬼子

1924年农历四月二十三,叶青志出生在郏县白庙乡下叶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41年6月,高小毕业不久的叶青志被抓壮丁当了兵。在襄城县颖桥镇经过短期训练后,17岁的叶青志等新兵辗转到达重庆,加入国民革命军92军142师425团卫生队。起初,叶青志被分配到炊事班,负责洗衣服、干杂活,偶尔跟着一个姓张的药剂师外出采购药品。此后,叶青志被调到师部。两年后,部队开拔到广西作战,叶青志则被留下来征兵。“听说前方打得很激烈,我们和部队失去了联系。”叶青志说,后来,经过千辛万苦,他才带着新兵找到了部队。

1944年,叶青志加入国民革命军92军142师425团二营步兵连,驻扎在四川云阳,战斗条件极其艰苦。“当时装备简陋,老旧步枪一次只能装进5发子弹。”叶青志说,为迷惑敌人,他和战友把毛竹削成枪的形状,用杂草缠好,弹匣则用废弃的子弹、竹木填充,用来麻痹日军。与日军周旋的日子,他们靠这样的装备,占据有利地形,把敌人拖到疲惫后,再狠狠一击。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火力很强,战士情绪有些波动,叶青志振臂高呼:“冲啊!”手持步枪冲锋在前,队伍士气瞬间被点燃,结果日军溃败,仓皇而逃。

抗美援朝再立功

1945年,抗战胜利,叶青志和战友在汉口小金口接受日军投降,“那份荣耀和自豪是我一生最骄傲的回忆!”叶青志说。

日军投降后,叶青志在热河建平加入傅作义的部队。1949年1月,傅作义部起义,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入解放军后,叶青志进入解放军64军191师573团3营。由于叶青志有文化,很快就被调到军部任文书。同年4月,在北京一个叫杨柳村的地方,叶剑英、谭政给包括叶青志在内参加北平和平解放的有功人员颁发了荣誉证明。

“抗战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换来和平与幸福。”叶青志说。

1950年10月,叶青志主动请缨,走出国门抗美援朝,参加过10多次的大小战斗。1954年,叶青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复员回乡务农,支援家乡建设。

艰苦朴素度晚年

回到老家的叶青志先后当过村会计、村民兵营长,随后一直务农至晚年。步入老年的叶青志生活朴素,粗茶淡饭,勤俭节约。一件衣服往往都是穿得很破旧了仍然不舍得换掉。

叶青志的小儿子叶新典说,父亲经常讲述自己在部队的故事,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老人要求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趁年轻努力学习、工作,多为社会作贡献。

尽管生活过得很清贫,可叶青志从没开口向组织提过一次要求。多年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一直关注叶青志老人的生活,每年都派志愿者来看望老人,每月为他送上600元的致敬金。叶青志百岁生日时,基金会的志愿者专程来为他祝寿,送上了大蛋糕和祝福金。

在抗战胜利80周年到来之际,郏县县委、县政府、郏县老促会等有关部门领导又给叶青志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8月22日,广东省东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受爱心人士的重托,与平顶山市关爱抗战老兵团队的志愿者为叶青志送来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叶青志是在乡老军人,如今他的优抚金已经涨到了每月1500元。目前,101岁高龄的他身体健康,和91岁的老伴儿王水莲相濡以沫,在儿子、儿媳的悉心照料下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下载附件:

[打印此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