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史志动态
村史室要成为优秀文化载体
发布时间:

2018-09-18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71

    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以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支撑,按照“一村一室”“一村一品”,在93个村(社区)建成“村史室”,实现“村史室”全覆盖,积极搭建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平台,向群众和外界宣传展示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
    物质生活富裕后,很多乡村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村史室不仅是对乡村历史和文化的继承,也是安放乡愁、留存共同记忆的载体,更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改革开放成果。一座村史室,半部改革史。建设村史室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自信作支撑。各地兴建村史室,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积极意义。从内容到形式再到使用,村史室要有一套科学而成熟的制度作保障。
    村史室不只是一座建筑,还需要用历史文化来填充。笔者曾在许昌禹州一个村史室见过一套账本,当年村里的老会计条理清晰地记录下上世纪70年代村子里所有劳动力工分统计情况。翻开账本,当年人们劳动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这种历史资料对全村人来说弥足珍贵,甚至可以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田野调查一手资料。村史室既要留下乡村的历史面貌,也要展现今日容颜,让村民在今昔鲜明对比中增强自信;展现乡村好人好事、创业致富典型、生态建设成果等等,让村史室成为历史文化的“收纳箱”,现代文明的“百宝盒”。
    建设村史室不是将好东西束之高阁,而是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史室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门常开,人常在”。积极借助村史室开展文化活动,培育贫困群众的自强意识,增强脱贫信心,激励斗志;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和引导村民牢记苦难和贫穷,珍惜幸福生活,对党和国家心存感恩;强化诚信意识,用诚实守信打造团结互助、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

 

下载附件:

[打印此稿] [关闭窗口]